新闻资讯

壮哉!美哉!北京中轴线

  • 2025-07-31
  • 作者:泓文博雅
  • 关注:79
  • 分享:
  • 2025年7月27日,是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。


    去年今天,我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“北京中轴线: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”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决议,成功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,成为中国第59项世界遗产。


    △ 北京中轴线俯瞰(图片来自网络)


    独步天下,举世闻名,面对这份沉甸甸的文化遗存,我们该如何去认识呢?至少可以从空间、时间、文化三个维度进行解读。



    壮美中轴  一以贯之


    空间维度的北京中轴线,也就是现存的,可以让人观测丈量,供人行走赏读的路线,最容易被人所认知。也正是从空间维度,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首次提出“北京中轴线”的概念:


    “大略的说,凸字形的北京,北半是内城,南半是外城,故宫为内城核心,也是全城布局重心,全城就是围绕这中心而部署的。但贯通这全部署的是一根直线,一根长达八公里,全世界最长,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。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。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为依据的。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,一贯到底的规模。”(引自梁思成《北京——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》)


    图片

    △ 北京中轴线范围示意图


    空间上的北京中轴线,以故宫为中心:向南出午门、端门(太庙、社稷坛分列东西两侧)、天安门、外金水桥,到天安门广场(中国国家博物馆、人民大会堂分列东西两侧)、正阳门、天桥、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(天坛、先农坛分列东西两侧),至南端的永定门;向北则出神武门,过景山中峰,经万宁桥,至北端的鼓楼、钟楼。在这条全长7.8公里的线上,北京城的一座座地标性遗产建筑纵贯分列,依次营造排布,气势恢弘无两,成就我国首都独有的壮美格局。


    图片

    △ 《考工记》的王城布局


    相应恢弘的空间,时间维度的北京中轴线,则表现出历史的悠久绵长。早在夏商西周时期,中轴线设计的理念手法已得到初步确立,如《周礼·考工记》记:“匠人营国,方九里,旁三门。国中九经九纬,经涂九轨,左祖右社,面朝后市,市朝一夫。”鲜明形容了以中轴线贯穿的理想都城布局。




    北京城的建城史能追溯三千多年,尤其到了元代为大都,到了明、清为北京。考古发现,元大都城和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,经过三个朝代的接力和拓展,至今基本保存完好,从而决定了北京城的核心空间格局和社会秩序。



    文化中轴  哲学思想


    文化维度的北京中轴线,需要我们感悟体会才能得出。在文化上,它见证和凝结着我们中国人的哲学思想,承载和诠释着我们的审美意趣。


    图片

    △ 北京全图


    古人观察方位,素来以中为尊,择中而立。只有择定了“中”,才能建构规矩和秩序。北京中轴线所张扬的哲学思想,以及它发挥的作用,恰恰也在于此。作为都城的核心建筑群,它通过择中选址、对称格局,从中心到边缘,纲举而目张,把不同功能的建筑区间,恰到好处地有序安置起来,形成方位明确、中心明显、左右对称的建筑风貌。


    图片

    △ 北京中轴线手绘地图


    建筑之间的抑扬顿挫,空间格局的起承转合,则进一步强调对自然规律、皇家等级、和谐秩序的尊崇。借助这种建筑美学的节奏和韵律,北京中轴线便如脊梁一样,撑起整座北京城的骨架,铸就其秩序之美,塑造其文化中心意识,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脉络。


    图片

    △ 秩序之美无处不在,图为故宫角楼(图片来自网络)


    中轴线的布局,也反映出我们中国人的审美观念。大到城市、宫室的规划、建设,小到房屋、家具的陈设、制作,我们总是注重左右对称、虚实相生、繁简互胜的关系,追求在均衡中成就和谐。这种秩序之美,往往通过极致对称的几何外观,或是礼乐规范的约束节制,整体上给人以和谐、圆融、庄严的心灵感受,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价值。



    新时代的里程碑


    图片

    △ 清·徐扬《京师生春诗意图》,图中可明显看到“景山—前门大街”一线


    北京中轴线穿城而过,纵贯南北。从长一点的时间跨度去看,空间上的它其实一直是动态发展着的,学界认为,它已经走过了三个里程碑。首先,现存的北京中轴线肇始于元代,确立于明初,拓展于明中期,完善于清代,前后围绕紫禁城的建设,奠定了它发展历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。


    图片

    △ 天安门


    随后第二个里程碑是天安门广场的建设,标志着新中国的来临。再往后的第三个里程碑,是伴随亚运会、奥运会、冬奥会等国际体育赛事的承办,在北中轴线上的规划建设,如亚运村、国家体育场等,标志着北京走向国际性大城市。


    图片

    △ 南中轴地区规划


    接下来的第四个里程碑,是新时代下对南中轴地区的发展规划,它包括已建成投入使用的“新国门”——大兴国际机场,以及沿线重要节点地区的建设。2017年,北京市委、市政府发布并实施的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(2016年—2035年)》提出,将构建“一核一主一副、两轴多点一区”的城市空间结构,指出纵向中轴线将向南延伸至北京新机场、永定河水系。


    图片

    △ “新国门”——北京大兴国际机场(图片来自网络)


    当时间转向未来,空间向南延展,文化绵承不断,北京中轴线新的传奇,在南中轴地区精彩纷呈,绽放更加璀璨美好的图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