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资讯

这是一把有故事、有看“头”的梳子

  • 2020-08-05
  • 作者:泓文博雅
  • 关注:6224
  • 分享:
  • 多少个世纪以来,梳子穿过青丝的历史,见证了人生的聚散离合、时光的流逝、如烟的往事。它将民族记忆驻留,将生活的文化演绎,同时还烙下了时代变迁的印痕和蹉跎年华的身影。

    对镜梳妆是女子日常生活中
    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
    镜中美人,眉蹙素颜
    纤纤玉手,绾弄青丝
    镜子打开,合上,再打开…
    容颜映在光可鉴人的镜面上
    或清新脱俗,或风情万种
    时光静雅,岁月轻流
    每一缕空气都散发着韶华的味道

    而关于梳子,不仅有很多动人的诗词,还有许多美丽的故事,跟着小雅一起来看看!

    蓬门未识绮罗香,
    拟托良媒益自伤。
    谁爱风流高格调,
    共怜时世俭梳妆。
    敢将十指夸针巧,
    不把双眉斗画长。
    苦恨年年压金线,
    为他人作嫁衣裳。

    这首诗写了一个天生丽质的贫女,因为装束简朴跟不上流行而不被世人赏识。虽然天天在家做针线活计,却只能为别人做嫁时衣。

    这里的梳妆,有风流高格调的梳,也有俭梳妆的梳,说明梳不只是简单的梳,是有风格和样式的。再如薛逢的《宫词》:

    云髻罢梳还对镜,
    罗衣欲换更添香。
    唐·秦韬玉·《贫女》
    刚刚梳罢那浓密如云的发髻,又对着镜子端详,唯恐有什么不妥之处。想再换一件新艳的罗衣,又给它加熏一些香气。诗中借用梳妆这一生活小细节,将宫妃那盼望中叫人失望、失望中又怀着希望的心理状态,刻画的既形象又透彻。
    双鸾开镜秋水光,
    解鬟临镜立象床。
    唐·李贺·《梳头美人歌》

    唐代妇女的发式非常丰富,并以梳高髻为美。唐人还喜欢在发髻上插饰多把小小梳子作为装饰,贵重的用金、银、犀、玉或牙等材料。

    王建的《宫词一百首》之二十六:
    玉蝉金雀三层插,
    翠髻高丛绿鬓虚。
    舞处春风吹落地,
    归来别赐一头梳。

    诗中的“一头梳”,与元稹《恨妆成》诗:“满头行小梳,当面施圆靥”的“满头行小梳”,说的可能是一回事。这种“一头梳”的头饰,大概也是温庭钧《菩萨蛮》中“小山重叠金明灭”所形容的效果。

    那满头装饰的“玉梳钿朵”、“宝梳金钿筐”,当“整顿舞衣”、“动摇歌扇”时,“随步”、“逐风”中透显闪烁的情景不就是“金明灭”的生动场景么。

    宋代流行新月形梳背造型。司马槱《黄金缕·妾本钱塘江上住》:

    斜插犀梳云半吐,
    檀板轻敲,唱彻黄金缕。

    此词虽只写了女子的犀梳云鬓,没有写她的容貌,确实留白凝想象,无声胜有声,词人正是通过犀梳云鬓如云吐新月之美,让人们想象她的容貌之美。

    半月形的犀牛角梳斜插在乌黑如云的鬓边,好像一勾弯弯的明月从乌云中云中半吐出来一样,美丽极了,这种赞赏正是宋人审美旨趣的真切流露。

    时至今日,人类进入了新的文明,日新月异,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,中华梳篦文明也发生了崭新的变化,不仅仅局限于基本的功能用途,更是赋予了全新的美的感官和温情内涵。

    泓文博雅红木梳子,质地温润,细腻舒滑,给你最温柔的呵护。而且它的功能并不只是梳理青丝那般简单,还有养生功效。


    我们梳理头发,也在梳走烦恼,梳理打结的头发亦就像打开心结。在这样的过程下,我们维持了良好的仪容,发型变美,人也随之自信。就让这把精美的红木梳子为你带来美丽和愉悦!


    部分资料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